新双峰评论 | 百川汇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2-07-27 09:48:44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bm@ldsf.com.cn | 编辑:李娟 | 作者:戴多文          浏览量:36193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新疆考察调研时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强调为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重要指示方向。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处理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团结进步,历史实践证明,我们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好的、管用的。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格外珍惜维护好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各民族一家亲,前进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紧贴各族居民所思所想所盼,促进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状才能枝繁叶茂。要端正历史文化认同,突出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多角度全方位构建展现中华文化共同性、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的话语体系和有效载体,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当今世界正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要团结一致、凝聚力量,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

责编:李娟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bm@ldsf.com.cn

  下载APP